它是牡丹花的“妹妹”,花朵灿烂又艳丽,懂花的人都爱养,很漂亮
芍药又被称为“芍药花”是一种既好看又好养的花卉吧?
我记得还听一些朋友们说它是牡丹花的“妹妹”,这是什么情况呢?
但从外观来看的话,确实长得和牡丹花很相似。
那么芍药花也像牡丹一样难养吗?
我从网上看到,有不少花友们都表示养芍药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。
那么芍药花到底好不好养呢?
还有就是它真的和牡丹花之间有关系吗?
芍药学名成方科,外形魅力。
其实芍药花并不是牡丹花的妹妹,反而是芍药花的品种中包含有牡丹花这个品种。
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见到的牡丹花,都是由一些植物爱好者进行选育之后制作出来的一种花卉,在我国叫做“盆栽牡丹”。
另外它还有个名字是在日本命名为“沙罗双树”。
沙罗双树的名字是从《法华经》中翻译过来的,传说释迦牟尼在娑罗树下涅槃,于是将这两颗植物命名为沙罗树。
而沙罗双树是由两棵树合在一起形成的,所以几千年来一直都没有衰败。

所以为了纪念释迦牟尼,将它的这个传说应用到了沙罗双树上。
所以这个名字经常会和牡丹一同出现在《沙罗双树》的诗句当中。
而"沙罗双树"只是指代了其中一颗沙罗树而已,另一颗则是芍药。
那么这一段历史虽然没有任何科学根据,但也是对这两种植物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宣传和推广,后来也因为这两者之间有这种关系才使得更好听的名字广为流传。

这些原因怎么说也算是给芍药花贴了一个金边,所以才会有“芍药花=牡丹花X1”这样的说法。
而且如果我们只看芍药把它放在牡丹旁边对比的话,其实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是很大,无论是从花型、大小、颜色上面来说都相差不大。
再者如果从形态上来看,芍药是一种“落叶”的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。
所以如果不小心碰伤茎部的话,会导致茎部折断或者脱落,根茎的部分仍然会存活下去,这种方法叫做“断根再生”,并且在第二年春天开出的花朵还会更加艳丽。
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, 和牡丹就有很大不一样之处。
并且除了这一点以外,从茎部来分的话,芍药还有匍匐茎和直立茎,直立茎开出来的花朵会明显感受到它的坚韧,还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感。

而匍匐茎开出来的花朵则显得比较柔弱,是一种非常优雅令人心生怜爱的感觉,这一点都代表着不同女性之间的魅力之处。
所以人们才会将芍药有着柔美寓意的“二妹”的称呼,用来当做牡丹的妹妹也是最好不过了。
芍药养护简单,易上手。
其实养护芍药还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,甚至可以说新手花友都不用担心。
首先栽种的问题, 我们应该选择直径在25厘米以上的透气性良好的底部安装有排水孔的实心或者1/3是中空陶质的陶盆进行栽种,来防止根系因积水而腐烂。
其次我们还需要选择阳光充足,并且土壤松软透气比较适合芍药生长的地方,将其栽种到土壤之中。
培土的时候要注意不可将根茎部埋太深,不然也会影响到植株生长和开花问题,适中即可。

芍药喜阳光,每天至少要有6小时左右的日照时间,所以我们尽量将其放在通风透气最好的地方种植即可,在保证通风透气不会影响到日照基础上能有更好的光线照射。
然后是施肥的问题,由于芍药原本就对土壤要求没有那么高,所以我们在施肥时也应注意适量,如果施肥过量的话,很容易让植株表现出抗药性降低等不良反应。
最后则是浇水的问题,由于芍药来自草原地带,它原本就生长在干燥少雨的环境,所以比较喜湿,但并不能让根系长期泡在水中,否则植株也无法正常存活下来。
所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土壤干涸,不过还要防止土壤积水,所以相比较来说应该定期浇水,每次都要保证浇透,不至于让土壤干透了也不至于让根系泡水造成根系腐烂。
养护芍药的小技巧
养护芍药时如果想要保证芍药能健康生长,我们就要多观察周围环境和气候变化,如果环境过于闷热或气候干旱,我们应该给予适当降温的帮助方法。
此外如果是在高温季节,我们需要定期做好修剪,对于死亡枯萎的枝叶要及时剪除,以免影响其他枝叶吸收养分,使得植株生长受阻。

为了保证植物能够顺利度过寒冷冬季,我们可以选择在秋季做好秋修剪,保留新生芽叶,来帮助其顺利发芽开花。
-
- 6种花“喝水少”,不用浇太勤,漂亮还好养
-
2025-04-08 01:21:33
-
- 长寿花马上要长花芽,它有“3怕2喜”,做错了影响孕蕾开花
-
2025-04-08 00:50:41
-
- 喜欢养花家里光照少,可选7种喜半阴花,漂亮还好养
-
2025-04-07 05:36:38
-
- 养黑法师,秋天给它做3点养护,植株长势茂盛,叶子又黑又亮
-
2025-04-07 05:20:41
-
- 家里有5种花,想要开花多,秋天别忘施1种肥
-
2025-04-07 03:20:04
-
- 金枝玉叶长不旺,开春马上做4件事,养成老桩盆景
-
2025-04-07 02:18:57
-
- 天热了,6种花别再晒,光照太强,一晒就萎焉
-
2025-04-07 00:57:00
-
- 7种花,耐干旱,好养活,开花还漂亮
-
2025-04-06 12:30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