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一招,轻松判断是否烂根!再也不怕盆栽植物烂根了~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2-22 01:27:48     编辑: 种灵岛园艺爱好者社区


一直很想跟大家聊聊关于植物闷根,烂根的话题。我发现“闷根”在植物种植失败中,占主要原因,大多植物莫名其妙的死了,不生长,不发新叶,枯黄 掉叶,哪里来那么多这病那病?锈斑病?其实问题多出在根系上。根系源头治好了,再去考虑是否还有外在的叶片疾病。

九大伤根行为

肥多伤根

1、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。

农家肥未经腐熟,施入土壤中后就会进行发酵,这样就会释放较多的热量和氨气,造成俗说的伤根。

2、施用无机肥料过大。

使土壤根系水溶液倒流,使作物根系失水,发生俗称的烧根。

3、微量元素使用量过大。

微量元素在过量应用的情况下,会发生中毒现象,其结果不亚于药害。植株的根系也会受到一定的伤害。

4、滥施化学肥料。

例如早春和深冬,施用尿素、复合肥,使地温进一步降低,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。

5、激素肥料过量使用等。

例如施用含有激素的冲施肥等,会使植株提前早衰。


盐碱伤根。

常见于酸化、碱化、板结、盐渍化等造成定植后不发根,生长期根系的老化。

水大伤根。

常见于定植时遇到连阴天、生长过程中浇水后遇连阴天等造成的沤根、闷根。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低温定植过程,特别是缓苗水过大造成的。

干旱伤根。

常见于生长期土壤长期干旱等造成。

低温伤根。

常见于初冬、深冬、早春季节,长时间低温易造成根系生长缓慢、不良或受伤。

高温伤根。

常见于夏天及秋老虎季节,叶片蒸腾作用强烈,根系供水不足,造成伤根。

药害伤根。

常见于过量冲施杀线虫剂、杀地下害虫剂,药剂中含有的助剂导致毛细根受伤。

病害伤根。

常见于根腐病、茎基腐病、枯黄萎病、青枯病等造成的根系受伤。

管理不当伤根。

这些往往发生在平时不注意养根护根,去枝叶时,打头过早、枝叶去除严重,会抑制根系的生长发育。

怎么判断植物烂根?

1、看盆土

在夏秋季节,生长正常的植物,在晴好天气每天浇1次透水,到了第二天同一时间检查盆土,盆土发干显露微白则根系正常;若不见其盆土收干发白,仍然呈潮湿状态,则说明植株根部已发生了烂根;若2~3天后仍然湿润如故,则说明该植物根系已大部分腐烂。

2、看叶色

如有相同的盆栽植物,将其放在一起,若发现它们中某一植株的叶片失绿无光泽,呈灰白色,或者植株叶片呈萎蔫状态,或者下部叶片在不是换叶季节大量发黄脱落,则说明植株的营养须根因积水、施肥或过度干旱后猛浇大水导致发生了烂根。

3、看叶形

盆栽植物的叶片出现纵向皴皱和畸形,也表明植株的根系发生了腐烂,其主要出现于肉质根的花卉种类上,如鹤望兰、君子兰等。由于下部营养根系腐烂,导致与其相连接的那些叶片的局部得不到应有的水分、养分,使该部分停止生长甚至出现萎缩,生长不同步,导致叶片纵向褶皱和畸形,这种情况虽不致于引起植株的死亡,但也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观赏。

4、看叶尖

有些盆栽植物,在种养了一段时间后,在叶片的先端会出现枯焦,有两个可能:一是由于植株的根尖伸展碰抵盆壁,在气温、土温较高的条件下浇水,导致肉质根先端行使营养功能的部分受损腐烂,使水分、养分不能运送抵达叶尖,引发叶尖部分坏死。另一种情况是盆大花株小,盆土内长期处于积水状态,造成根系端腐烂,失去营养功能,叶片中间或边缘出现黄褐色斑块,则应考虑病害的可能性。

5、凭手感

有些盆栽植物,例如五针松、柏类、罗汉松、兰花、山茶等,当发现其叶色失常时,可用手轻轻抚摸其叶片,凭手感判断。一般根系腐烂并造成叶片没有生气的植株,手指尖的感觉是干燥、温热,没有正常叶片那种湿润、清凉的手感。由此可断定其根系已经腐烂,且已濒于死亡的边缘。

烂根怎么办?

当判断植物烂根后,可以将植株从花盆中脱出,找出烂根部位,用消过毒的剪刀从其基部剪断烂根,然后用多菌灵给伤口消毒,或用干净的草木灰敷贴伤口,再重新换盆或下地栽种。

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侵删

注意,上盆或下地时伤口及根系受损严重部分,要晒1-2天,等到植株干了再加盖干净的栽培用土,用以促进伤口处萌发新根。而在换盆的同时,要对枝叶进行强度修剪,有时为确保其成活要剪去枝叶的80%~90%。

另外,在植株恢复生长的过程中,要保持盆土湿润,对干枝经常给予喷水,杜绝施肥,不要让盆土淋雨,以防发生再度烂根。